三获少将却被开除党军籍的百岁将军, 晚年拒绝工作安排, 只愿行医

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 文|避寒 编辑|避寒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,有这样一位将军:三次获得少将军衔,两次遭受政治冲击,最终选择做一名普通中医。 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初心不改。 从军校生到两度授衔的参谋专家 1920年,19岁的童陆生走进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。这所军校培养出了朱德、叶剑英等名将,童陆生在这里接受的是正规军事教育。 三年后,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,1926年,正式成为共产党员。北伐战争开始时,童陆生...


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
文|避寒

编辑|避寒

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,有这样一位将军:三次获得少将军衔,两次遭受政治冲击,最终选择做一名普通中医。

他用一生诠释了什么叫做初心不改。

从军校生到两度授衔的参谋专家

1920年,19岁的童陆生走进云南讲武堂韶州分校。这所军校培养出了朱德、叶剑英等名将,童陆生在这里接受的是正规军事教育。

三年后,他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,1926年,正式成为共产党员。北伐战争开始时,童陆生已经是第二军第5师13团的参谋长。

参谋长这个职务,听起来不如师长、军长响亮,实际上却是军队的"大脑"。作战计划怎么制定?兵力如何调配?后勤怎样保障?这些都得参谋长来统筹。

1927年,蒋介石背叛革命,童陆生脱离军队,跟随李富春在鄂西秘密发展革命力量。他策划组织了公安暴动,这是共产党在湖北地区的重要军事行动。

1932年,组织派童陆生到杨虎城的17路军开展兵运工作。

什么叫兵运?就是在国民党军队内部发展我们的人,争取他们起义或者倒戈,这活儿极其危险,稍有不慎就是杀头之罪。

童陆生干这事有一套,他不是简单地宣传革命道理,而是从实际出发。一来二去,拉拢了一大批中、基层军官。

1936年12月,西安事变爆发。童陆生全程参与,在其中出了大力气,这次事变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,一致抗日。

1940年,童陆生被调回延安,在抗大三分校当教员。在教学过程中,他发现我军标图习惯混乱,没有统一标准。

有人用红色表示我军,有人用蓝色;有人用实线表示敌军,有人用虚线。这样下去,不同部队之间看不懂对方的作战地图,怎么协同作战?

童陆生提出建议用红色代表敌人,蓝色代表我军,这个建议被中央采纳,一直沿用到今天。你现在看到的军事地图,还在使用童陆生当年制定的标准。

1941年,八路军总部成立高参室,朱德总司令点名要童陆生担任参议。高参室经常要对外联络,跟国民党打交道,为了谈判方便,童陆生被临时授予少将军衔。

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军衔。

整风运动开始后,童陆生遇到了麻烦,他跟国军联络频繁的工作经历,成了被重点审查的理由。好在童陆生做事清白,经过调查澄清了问题。朱德重新让他回到高参室。

抗战胜利后,周恩来要去跟国民党谈判,急需一个高级参谋,彭德怀推荐了童陆生。为了谈判需要,童陆生再次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
这是他第二次获得军衔。

1955年第三次授衔与因言获罪的政治风波
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童陆生担任训练总监部军事出版部副部长、军事科学院院务部副部长等职。1955年全军大授衔,童陆生被授予少将军衔。

这是他第三次获得少将军衔,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绝无仅有。

1959年,彭德怀在庐山会议上受到批判,林彪接替他成为国防部长。部队高级干部集中学习,有人开始大谈特谈新任国防部长的"光辉出身"。

"林总是贫下中农出身,从小就懂得劳动人民的疾苦。"

童陆生听了皱眉头,他跟林彪的大哥林育南、二哥林育英都是同学,对林家的情况很了解。

会议上,童陆生站起来发言:"我们共产党人有成分论,但不是唯成分论,我曾经应林育南、林育英的邀请,到过湖北黄冈林家大湾。"

"林家有高大的房屋,开着工厂,还雇佣工人,按照当时的标准,这不能算是贫下中农家庭。"

全场鸦雀无声,童陆生说的是事实,林彪家确实比较富裕。

童陆生想说的是,出身不重要,重要的是立场和行动。

会议结束后,风向变了。

很快,童陆生被扣上"右倾机会主义分子"和"阶级异己分子"的帽子。党籍被开除,军籍被开除,发配黑龙江北大荒劳动改造。

一句实话,让这位三获少将军衔的老将军从云端跌落谷底。

北大荒自学中医的人生转折

1959年冬天,58岁的童陆生来到黑龙江北大荒,这里天寒地冻,条件艰苦,很多人水土不服。

白天,童陆生在农场劳动,晚上,他发现了这里缺医少药,很多人生病得不到及时治疗。

感冒、肠胃病、风湿病,这些在城市里不算什么大问题的疾病,在北大荒却可能要人命。

童陆生决定学医。

晚上收工后,别人休息聊天,他却点起油灯钻研医书。从最基础的《黄帝内经》开始,到《伤寒论》、《金匮要略》,一本一本地啃。

遇到不懂的地方,他就去请教当地的老中医。有个叫王老头的中医,开始对这个"劳改分子"很冷淡,童陆生不气馁,每次见面都恭恭敬敬地行礼问好。

渐渐地,王老头被他的诚意打动了。

王老头教他望闻问切,教他辨识药材,教他开方抓药。童陆生学得很认真,白天劳动,晚上学医,半夜还要整理笔记。

一年后,童陆生开始为农场职工义务看病。

第一个病人是个叫张大嫂的妇女,长期咳嗽,吃了很多西药都不见好。童陆生仔细诊察,发现是肺燥咳嗽,开了一副润肺止咳的方子。

三副药下去,张大嫂的咳嗽好了。

消息很快传开,越来越多的人来找童陆生看病。

童陆生从来不收诊费,连药费都经常自己掏腰包,北大荒经济困难,很多人买不起药。童陆生就托人从北京邮购成药,免费送给病人。

遇到那些不好意思白拿药的人,童陆生总是笑着说:"这是赊给你的,病不能等,你先吃了治好病再说。"

实际上,这些"赊账"他从来没有要过。

四年时间,童陆生在北大荒治好了上千个病人,当地人都知道,农场里有个"童大夫",医术高明,不收钱。

恢复名誉后的医者仁心与百岁人生

1963年,童陆生被调回北京,,北大荒的群众依依不舍,很多人流着泪送他。

这段北大荒的经历,让童陆生找到了为人民服务的新方式——行医。

回到北京后,童陆生的身份还很尴尬,党籍军籍仍在开除状态,只能住在军事学院的大院里。他不在乎这些,继续为周围的人免费看病。

1980年,童陆生得到平反,第二年,党籍军籍全部恢复。

有位中央领导觉得这些年委屈了他,建议给他安排一个高级职位。

童陆生婉言谢绝:"我已经80岁了,不适合再占着工作岗位,我还是想继续我的医学事业,做一名中医。"

这个选择让很多人不理解,从将军到农民再到医生,童陆生似乎总是在"向下走"。

童陆生不这么看,在他心中,能够救死扶伤,为老百姓解除病痛,这就是最大的功德。

此后的日子里,童陆生继续深耕中医,他被光明中医函授学院等多个机构聘为顾问,但他最喜欢的还是坐诊看病。

童陆生一生诊治的病人超过两万人,从来不收分文。

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,童陆生用自己写的一首诗回答:

"改革开放兴社稷,科学生产大发扬。回首沧桑多少事,服务人民不能忘。"

这就是童陆生的人生哲学,无论身份如何变化,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不能变。

1989年,童陆生被评为"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",这是对他晚年医学贡献的认可。

离休后,童陆生还自费为家乡图书馆捐书5000册,期刊3000余本。

2001年2月27日,童陆生在北京病逝,享年100岁。

他的一生跨越了整个20世纪,见证了中国从贫弱到强盛的历史变迁。三次获得少将军衔,两次遭受政治冲击,最终选择做一名普通中医。

童陆生的可贵之处在于,无论处在人生的哪个阶段,他都保持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。

当将军时,他用军事才能报效国家;被下放时,他学医救人;平反后,他继续行医济世。

童陆生用自己的一生证明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职位高低,而在于能为社会做多少贡献。

参考资料:

人民网-中国共产党新闻:"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将帅名录"

百度百科:"童陆生"词条及相关军事历史资料



相关资讯